事与心违[shì yǔ xīn wéi]
褒贬中性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事:事情。
与:和。
心:心愿。
违:不遵照;不依从。
# 例句
1、尽管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但结果却事与心违,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那个重要的奖项。
2、他本想考第一名,结果事与心违。
# 成语故事
三国时期的魏国,有位名叫嵇康的文人,他写下了《幽愤》这首诗。这首诗的背景是,他的好友吕安因为哥哥吕巽的诬陷而被关进监狱,嵇康出于正义,站出来为吕安说话,却不料自己也因此被牵连入狱。在监狱的艰难日子里,他借由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。嵇康天生就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,他坚守着内心的纯真与质朴,对于自己这样无辜地被陷害入狱,他心中的哀伤与愤怒,可以说是无人能及。他在这首诗中哀叹自己身陷囹圄的残酷现实,这与他原本渴望的“像大雁一样自由翱翔于天际,悠然自得地向北飞去”的愿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。最终,嵇康和他的好友吕安都因此事而惨遭杀害。
# 出处
吊随庆集,事与心违。
唐崔祐甫《祭董大使文》九八〇
# 引证
1、本意终老江湖,与公扁舟往来,而事与心违,何胜慨叹!
宋苏轼《苏东坡续集·五·与王文甫》
2、貌先年老因忧国,事与心违始乞身。
宋欧阳修《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诗
3、相逢暗惹平生恨,西州路,事与心违。
清陈维崧《金菊对芙蓉·姜学在扫墓归过访》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