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谓心手相应,运用自如。形容技艺或学识炉火纯青,应用自如。也形容做事顺心如意。
斫轮,徐则甘而不固,疾则苦而不入。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
战国庄子及后学《庄子·天道》
1、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馀,诚得其术也。得之于衔,应之于辔;得之于辔,应之于手;得之于手,应之于心。
宋《列子·汤问》
2、他人呕心捻髭,钩章棘句,营度甚苦,而侯(徐伯东)得手应心,易易如此。
宋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一一O·徐总管丽山堂诗跋》
3、至于张公,骨气奇伟,师模宏远,岂惟六法精备,实亦万类皆妙,千变万化,诡状殊形,经诸目,运诸掌,得之心,应之手。
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七·张僧繇》
4、余家所藏摩诘画《袁安卧雪图》,有雪中芭蕉。此乃得心应手,意到便成,故其理入神,迥得天意。
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
5、阅历益久,锻炼益深,气足则调自振,意深则味有馀,得心应手,几于无一字不稳惬。
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一O·查初白诗·一》
6、即使这些都做到了,还不能说在写作时就一定十分得心应手。
当代秦牧《艺海拾贝·在词汇的海洋中》
7、得手应心,奚事揣摩之计;入经出传,耻为孟浪之谈。
明吴承恩《寿王可斋七帙障词》
8、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,锺子听弦而知流水,师旷听弦而识《南风》之不竞,盖自然之道,得手应心,其妙固若此也。
明李贽《读史·琴赋》
9、有办法,而且办法颇多的角色,自可得心应手,扶摇直上。
现代茅盾《“雾重庆”拾零》
10、不论是冷占国还是胡万通,都没能瞒过他的眼睛,他到部里以后再指挥起这个厂来,仍然会得心应手。
当代蒋子龙《拜年》
11、无弦上人承其衣钵,恪遵而慎操之,即一弹一曲,得心应手。
明黄凤翔《摩诃庵听琴诗序》
12、在圈子里呆着,要训练有素,把形体语言面部语言调整到得心应手的状态,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当代阎真《沧浪之水》五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