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名不虚立”详细解释

名不虚立[míng bù xū lì]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谓宜有此盛名,果然不虚妄。

名:本义是名字、名称,也可以指声誉、名声。
不:否定词,用来表示对前面内容的否定或反对。
虚立:凭空而有。

# 例句

1、这家老字号餐厅名不虚立,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,吸引了无数食客慕名而来。
2、这位作家笔下的作品名不虚立,每一部都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,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。

# 成语故事

此处所列为“名不虚传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名不虚传”原作“名不虚”。战国时,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,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。在他担任上卿时,受封古代薛国之地,约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。司马迁在撰写《史记》时,曾在孟尝君的传记后写下自己的看法。他说自己曾经到过薛地,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凶悍、残暴,和附近邹、鲁地方的人不一样。问了人,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孟尝君喜欢养士,许多人慕名而来,移居的人数约有六万多户,结果使得薛地龙蛇杂处。可见他果真是与传说中爱好宾客的名声相符,司马迁因此说“名不虚矣”!典源又见《史记・卷一二四・游侠传・序》,属性则是表述自汉朝建立以来,有不少知名的侠义之士,像朱家、田仲、王公等人,他们虽然经常违背法律的规范,但因为廉节、有义气,又懂得谦让,因而赢得世人的称颂,绝非空有其名,所以值得为他们立传。文中也用了“名不虚立”之语。后来“名不虚传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名声与实际相符,而非徒有虚名。

# 近义词

名副其实
名不虚传
名不虚行

# 反义词

名不副实
徒有虚名
有名无实
名过其实

# 同义异形

名不虚传

# 出处

汉兴有朱家、田仲、王公、剧孟、郭解之徒……其私义廉絮退让,有足称者。名不虚立,士不虚附。
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游侠传序》一二四

# 引证

1、帝大笑,顾左右曰:“名不虚立。”
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徐邈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