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。
古义:原指做事违反常理,不择手段。
今义:现多指所作所为违反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。
春秋时楚国伍子胥为父报仇,引吴师伐楚,掘平王墓,鞭尸三百。申包胥责备他,子胥答道:“吾日莫(暮)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西汉司马迁等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载
1、此即年来避远师友,倒行逆施,极可悼念!
宋陆九渊《与陈君举书》
2、在统治者自身,徒然暴露其心慌意乱,倒行逆施,增加大众的愤怒和痛恨罢了。
现代邹韬奋《统治者的笨拙》
3、我阮胡子呵!也顾不得名节,索性要倒行逆施了。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侦戏》
4、今乃倒行逆施,罚非其罪,欲乘学潮汹涌之时,施其险毒阴私之计,使世人不及注意,居心下劣,显然可知!
现代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件》
5、吾日暮,故倒行逆施之。
东汉班固等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
6、汪周之流的倒行逆施,乃是知法犯法,明目张胆地自绝于中国人。
现代聂绀弩《从陶潜说到蔡邕》
7、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,疏解和抗议都无用,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,倒行逆施的。
现代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·离渝前的政治形势》
8、日暮路远,倒行而逆施之于道也。
东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二·阖闾内传》
9、其于圣贤之言,,失其指,则倒行逆施,弊有不可胜言者。
宋陆九渊《陆九渊集·六·与包详道》
10、本职尝试思,尔等讼争之壮气,逃贼之懦气,倒行可怪,逆施可惜。
明海瑞《海瑞集·上·淳安知县时期·保甲法再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