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。
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,不谓不廉,曰“簠簋不饰”。
东汉班固等《汉书·贾谊传》
1、而当道以簠簋不饰论罢公官,夫瓠巴鼓瑟,至感流鱼,奏之王门,谁为之听。
明韩邦奇《大中大夫陕西布政司右参政北涧王公墓表》
2、沙老先生就有什么簠簋不饰处,也须明正其罪,朝廷从无此拳足相加之法。
清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二回
3、公下车,召人吏告之曰:“官吏有簠簋不修者……未至前一无所问,而今而后,义不相容。”
唐颜真卿《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》
4、枢密臣受人玉带,征赃不叙,御史言法太轻,博果密曰:“礼,大臣贪墨,惟曰簠簋不饬。若加笞辱,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。 ”
清毕沅《续资治通鉴·元成宗大德三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