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铃还需系铃人[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én]
褒贬中性
结构因果复句
组合主谓式;作分句、宾语;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,还得由谁去解决
# 基本释义
比喻: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,还得由谁去解决。
解铃:比喻解决纠纷、困难。
还: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。
需:需要。
系:打结,扣。
铃:铃铛,用金属做成的响器。
人: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。
# 例句
1、“解铃还需系铃人”,这句话告诉我们,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,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# 成语故事
在南唐时期,金陵的清凉寺是高僧法眼的居所。同寺中,还有位性格豪放却行事随意的禅师泰钦,尽管他因性格问题而不太受人欢迎,但法眼大师却对他怀有深深的敬意。某日,法眼在讲授佛法后,向在场的僧侣们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:“若一只老虎的脖子上挂了一个铃铛,那谁能把这个铃铛取下来呢?”众僧冥思苦想,却无人能给出答案。就在此时,泰钦禅师偶然经过,法眼便邀请他解答这个问题。泰钦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只有那个给老虎系上铃铛的人,才能把它解下来。”法眼听后,满意地点头,并告诫其他僧人:“你们不可小看了他。”这就是成语“解铃还得系铃人”的起源,意味着造成问题的人,应该负责解决问题,也常表达为“解铃还需系铃人”或“解铃还待系铃人”。
# 出处
金陵清凉泰钦禅师,性豪逸,众易之,法眼独契重。一日眼问众:“虎项金铃,是谁解得?”众无对,师适至,眼举前语问,对曰:“系者解得。”
明瞿汝稷《指月录》卷二十三
# 引证
1、解铃还需系铃人,所以这回伏园回来,我仍要他将事情弄清楚。
现代鲁迅《两地书·六十九》
2、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?解铃还需系铃人,请中央有关部门考虑来修改一下这个不合理的指标吧!
当代佚名《人民日报》1956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