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:比喻一事物兴起,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。也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。
古义:原为佛家语,用来告诫修行者,警惕外界的诱惑;认为修行每当达到一个阶段,都会有魔障进行干扰破坏,面临前功尽弃的危险。
今义:后用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,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。也说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
盖道高一寸,魔高一尺,百刻之中,尤当防护。
宋俞琰《古文参同契集解》卷末·下编释文
1、而今更有个眼花错认了,弄出好些冤业因果来,理不清身子的,更为可骇可笑。正是:道高一尺。魔高一丈。冤业随身,终须还帐。
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三六
2、风浪是意料中的事;所谓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!他,吴荪甫,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,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,难道就怕了什么?
现代茅盾《子夜》
3、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愈进愈阻,永无止息。
清谭嗣同《仁学》四三
4、于是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事涉求新,辄生阻力。
近代梁启超《说动》
5、但是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。政协决议、停战协定和整军方案的实施,是决不会顺利的。
现代周恩来《“四八”烈士永垂不朽》
6、况乎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怎能大着胆捉虎拿龙。
明香婴居士《麹头陀传·小引》
7、极欲做工夫时,却于纷纭酬酢中有可欲以乱之,此心或出或入,把持不定,惟恐退步,所谓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是也。
清袁栋《书隐丛说·可欲不乱》
8、天心之仁爱中国而欲拯其祸也,其奈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有西太后那拉氏者,梗乎其间。
近代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
9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性乱情昏错认家。可恨法身无坐位,当时行动念头差。
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〇回
10、但他转头想到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的魏强,想到刘魁胜在明、魏强在暗,又觉得满可以擒住他。
现代冯至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二六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