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板一眼”详细解释

一板一眼[yī bǎn yī yǎn]朗读

褒贬褒贬共存 结构并列 组合abac

# 基本释义

比喻: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,合规矩,不马虎。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知道变通。

古义: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,二拍子的叫一板一眼。

一:数目,最小的正整数。
板: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节拍。
眼:戏曲中的节拍。

# 提示

形容做事有条理时,含褒义。形容人过于死板时,含贬义。

# 例句

1、他在演奏民族音乐时,总是一板一眼地按照节拍来,确保每一个音符都准确无误。
2、这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得十分投入,一板一眼地唱着戏词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味。

# 成语故事

“一板一眼”原或作“一板三眼”。“一板一眼”是从戏曲音乐演变出来的成语。板和眼是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。在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“板”;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“眼”。简单来说,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节的一拍。戏曲之板眼可分“一板三眼”和“一板一眼”。“一板三眼”以四拍为一小节,第一拍敲檀板一记,称为“板”,后面三拍各敲一记鼓,则称为“眼”。“一板一眼”以二拍为一小节,第一拍敲板,第二拍敲鼓。所以无论“一板三眼”或“一板一眼”都有节拍清楚的意思,可用来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,有条有理。如清代吴趼人的《糊涂世界》卷六:“如今的时势,就是孔圣人活过来,一板三眼的去做,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。”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,晚清的环境,人人讲关系,走门路,如果孔子再世,还用他那一套仁义道德,一板一眼地只会读书,终究也只能当一个书呆子而已。在今天的用法上,“一板一眼”较为常用。如:“他这个人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,你担任秘书,千万马虎不得。”

# 近义词

照本宣科
有板有眼
三眼一板
一板三眼

# 反义词

乱七八糟
杂乱无章
看风使舵
颠三倒四

# 同义异形

一板三眼

# 出处

谁知一拍即上,比放炸弹还来得快!立刻就有人过来请,由此一板一眼的做去。

近代王浚卿《冷眼观》一二

# 引证

1、方维夏一口一口地喝完了那碗凉茶,放下茶杯,才开口道:“你的事,搞是搞好了,不过钟点太多。”望着季交恕,一板一眼地说。

现代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九章

2、杜慎行是一个一板一眼、读书、做学问、做人都十分认真的人,他与别人谈话,听别人说话都是认真的。

当代王蒙《活动变人形》五章

3、电话里,一阵翻动纸张的窸窣声之后,总务科吴科长一板一眼地念道:“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。”

当代许世杰《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》

4、韩晓华生怕同伴们沉不住气,双手合成喇叭,大声说:“别忘了昨晚上说的。冷静,一板一眼打!”

当代鲁光《中国姑娘》二

5、他咳一声扫清嗓子里的痰,一板一眼地说着缴学费的事,生怕一个不留神就会说错似的。

现代张天翼《包氏父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