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伊于胡底”详细解释

伊于胡底[yī yú hú dǐ]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动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到哪里才算是尽头呢?到什么地方为止。表示事情不堪设想,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,或表示对问题(不良现象)的感慨。

伊:助词。用于词语的前面。
于:介词,在。
胡:代词。表示疑问或反诘。什么。问事物,亦可置于名词前问事物性状。
底:尽头,终极。

# 提示

含感叹、疑虑意。

# 例句

1、如果我们继续放纵贪污腐败的滋生,不加以有效遏制,那么社会风气将会败坏到伊于胡底的地步。
2、如果我们继续忽视环境保护,那么地球的未来将会伊于胡底,我们可能会失去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# 近义词

不堪设想
伊何底止

# 同义异形

伊何底止
伊于何底

# 出处

谋之其臧,则具是违;谋之不臧,则具是依。我视谋犹,伊于胡底?

先秦佚名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

# 引证

1、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,我们既奉命来此,若不趁此着实洗伐一番,伊于胡底?诸公把这话奉为准绳罢。
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五回

2、沈镇邦一味因循,含糊饰禀,若不严参示儆,是南澳一带,前船虽已押回缴土,而后船又复踵至售私,藏垢纳污,伊于胡底。

清林则徐《参劾因循不振之镇将沈镇邦等分别降勒休折》

3、当时外服凭陵中国如此之甚,向非桓公封卫迁邢,则中夏之沦胥,正不知伊于胡底。

宋李明复《春秋集义》卷一六

4、谬答以畏,何息事宁人,彼此相激,伊于胡底乎?
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

5、我胆怯,我犹豫,我不敢负责!我随波逐流,不知伊于胡底!

现代王蒙《活动变人形》一三章

6、那知这个杨右相,却一味大言欺君,全无定乱安邦之策,将来国家祸患,不知伊于胡底。

清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八十九回

7、靡曼成风,不知伊于胡底?

清沈赤然《寒夜丛谈》三

8、大复爱袭古调,桢伯此诗又窃大复绪馀,展转相仍,伊于胡底!

清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六

9、若不乘此痛加振作,力清其源,年复一年,伊于胡底?

清林则徐《林则徐集·奏稿五·188·筹议约束漕船水手章程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