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性,不落俗套。
1、这“凸”“凹”二字,历来用的人最少,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,更觉新鲜,不落窠臼。
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六回
2、也只有深入生活,只有对生活有细密敏锐的观察、深切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,遣词用语,才可能不落窠臼,臻于上乘。
现代黄汉生《形象思维和修辞》
3、初学必从此入门,庶不落小家窠臼。
明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》四
4、大学之编,明白整洁,悉落窠臼,非用工深者未易到。
宋王柏《鲁斋集·五·跋季兄大学编》
5、今之禅家多是“麻三斤”、“干屎橛”之说,谓之“不落窠臼”,“不堕理路”。
《朱子语类·释氏》
6、盖道本无不明,谈道者自晦之,开门户则自不免多生徒,多生徒则不免立异说,即南宋大儒,吾未敢以为不落窠臼也。
明顾宪成《王辰玉复书》
7、此正是顺之从来一个窠臼,何故至今出脱不得?
宋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三九·答许顺之书(其一二)》
8、别开生面目,不落旧窠臼;妙想入非非,消寒遍九九。
清赵翼《瓯北诗钞·七言古五·题洞庭尉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诗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