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瓜李之嫌”详细解释

瓜李之嫌[guā lǐ zhī xián]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被认为有不轨行为的嫌疑。

比喻:比喻处于涉嫌的境地,容易产生误会。

瓜李:瓜田李下。
之:助词。表示修饰关系,在形容词、名词或数量词后。
嫌:嫌疑,可疑之点。

# 例句

1、因为他和那位嫌疑人有过接触,所以即使他声称自己与此事无关,也难免会有瓜李之嫌

# 成语故事

此处所列为“瓜田李下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瓜田李下”是一句很常见的成语,经常是以“瓜田李下之嫌”的型态出现,可见这句成语和“嫌疑”很有关系。在《乐府诗集・卷三二・相和歌辞七》中收录了一首〈君子行〉,这首诗就是在告诉世人君子当有的举止行为,所以开头几句就说了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意思就是说:君子为人要光明磊落,因此要尽量避开一些会引起别人猜疑的举止。这种举止就像走经瓜田,如果弯腰去整理鞋子,就难免会让人怀疑:是否在借此来掩饰偷摘瓜果的行为呢?同样的,走到李子树下,如果举手来整理头上的帽子,难免会让人起疑:是否在借此而偷采树上李子呢?如果我们走经瓜田不纳履,来到李树下,不正冠,自然就不会引人猜疑了。后来就从这首诗演绎出“瓜田李下”这句成语,成为“惹人嫌疑”的代称。

# 近义词

瓜田李下
瓜田之嫌

# 出处

瓜李之嫌,何以户晓?

五代刘昫《旧唐书·柳公权传》

# 引证

1、谁知事既不谐,反涉瓜李之嫌,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,何况他人。

明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二一

2、惟烝后尚属文致,其令萧后入宫,不避瓜李之嫌,亦所谓坐以恶名而不辞者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七四回

3、是知瓜李之嫌,薏苡之谤,斯不可忘。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