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鸡犬不闻”详细解释

鸡犬不闻[jī quǎn bù wén]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极为荒凉冷僻。

鸡:家禽之一种。品种极多。嘴短,上喙稍弯曲,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肉、卵可食。
犬:家畜名。俗称狗。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。听觉、嗅觉灵敏。性机警,易于训练。品种很多,按用途可分为牧羊犬、猎犬、警犬、玩赏犬以及挽曳犬、皮肉用犬等。
不:无,没有。
闻:听见。

# 例句

1、在那个偏远的山村,夜幕降临后,四周一片寂静,鸡犬不闻,只有偶尔的虫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。

# 近义词

荒无人烟

# 反义词

鸡犬相闻

# 出处

灌莽巨泽,茫茫千里,人烟断绝,鸡犬不闻。
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郊禅》

# 引证

1、最尔山城,再罹大兵,鸡犬不闻,四郊草荒。

元杨宏道《优伶语录》

2、问其点金建院之事,婆子道:“别的不难,只要一所净房在旷野去处,鸡犬不闻、人迹罕至的,在内作用方妙。”
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平妖传》一二回

3、疑惑渐滋,怛怖殊甚,侧耳四听,竟鸡犬不闻。
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闵预》

4、百姓久被贼人伤残,又闻得大兵厮杀,凡冲要通衢大路,都没一个人烟,静悄悄地,鸡犬不闻,就要一滴水,也没喝处,那讨酒食来?

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