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磨杵作针”详细解释

磨杵作针[mó chǔ zuò zhēn]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动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只要肯下功夫,再难的事也能成。

比喻:比喻只要有毅力,坚持不懈,肯下功夫,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。

磨:摩擦。
杵:古代一种棒状的武器。
作:当成;作为。
针: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。

# 提示

指功到自然成。

# 例句

1、他凭借磨杵作针的毅力,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。
2、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编程,最终通过磨杵作针的精神,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程序员。
3、只要工夫下得深,总有磨杵作针的一天。

# 成语故事

在宋代祝穆的《方舆胜览》中,描绘了一幅李白在象耳山下孜孜不倦求学的画面。他日以继夜地努力,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,于是他打算离开这个地方。在离去的路上,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溪边辛勤地磨着一根铁棒。他好奇地问道:“您这是要把铁棒磨成什么?”老妇人回答说:“我想把这铁棒磨成一根细细的针。”这个答案让李白深受触动,他决定回去,继续追求自己的学业。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“铁杵成针”,寓意只要有坚定的毅力,肯下苦功,就能够成功。该成语也可以称为“磨杵成针”、“磨杵作针”等。

# 近义词

锲而不舍
磨杵成针

# 反义词

半途而废

# 出处

彭山象耳山下,相传李白读书山中。学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。白问:‘何为?’媪曰:‘欲作针耳。’白感其言,还,卒业。

宋祝穆《方舆胜览·磨针溪》

# 引证

1、耐心持久,如磨杵作针,不计岁月,此用功样子也。

明黄淳耀《自监录一》

2、人非铁石,奚堪磨杵作针;寿岂泥沙,不禁委尘入土。
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止忧》